衛生院汙水處理設備
處理工藝
根據醫院的規模、性質和處理汙水排放去向,進行工藝選擇。主要采用的工藝有三種: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簡易生化處理。醫院汙水處理一般采取工程設計、建設及驗收的操作與管理辦法,其處理設施需經過一定時間的試運行,處理效果才能達到預期目的。化學法治理需經一個月的試運行,二級生化法處理需經三個月以上的試運行。因此,小型綜合醫院(主要包括城市衛生服務社區、鄉鎮衛生院)亟需尋求一種資金投入較少、建設周期較短、安全穩妥達標的技術方案(設備)。
1、醫院汙水受到糞便、傳染性細菌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汙染,具有傳染性,可以誘發疾病或造成傷害。
2、醫院汙水中含有酸、堿、懸浮固體、BOD、COD和動植物油等有毒、有害物質。
3、 牙科治療、洗印和化驗等過程產生汙水含有重金屬、消毒劑、有機溶劑等,部分具有致癌、致畸或致突變性,危害人體健康並對環境有長遠影響。
4、同位素治療和診斷產生放射性汙水。放射性同位素在衰變過程中產生a-、β-和γ-放射性,在人體內積累而危害人體健康。
衛生院汙水處理設備
安裝:
(1)根據安裝圖就位,吊裝時檢查進出口方向是否正確,罐體的位置、方向不能放錯,互相間距必須準確。
(2)產品吊裝就位後,要測定水平度,如不平應進行調整,使之水平。
(3)吊裝就位後連接好管道,在設備內注入清水,檢查各管道有無滲漏。
(4)把電控箱控製線與曝氣機、水泵接通,電控箱與電源接通,接線時注意電機、風機的轉向,必須與所指方向相同。
(5)在回填土完成後,安裝地麵加藥及消毒設備、電控櫃。
(6)在設備安裝完成後,必須先接通地埋設備所在地麵電器設備和加藥設備等配套的自來水管和電線。